资讯中心
Beijing e-Town International HR
海外网评:稳就业不易,但中国还有这些招
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来,加大了国内经济下行压力。疫情对中国经济影响几何?中国有哪些手段和措施能够降低疫情对经济的影响?为释疑解惑,海外网策划推出“疫情之下的中国经济”系列评论,本文为第五篇。
-----------------------
近来,随着“加长版”假期的结束,全国各地正陆续复工复产。然而,在疫情影响下,国内劳动力市场出现了一些变化,除了复工复产时间推迟,旅游餐饮、影视娱乐等服务业以及一些小微企业压力普遍加大,部分其他行业包括劳动力密集型的制造业,也不可避免地受到了一定冲击。由此波及到的就业问题,备受社会关注。
其中,服务业就业占全社会就业比重近50%,是最直接受到疫情冲击的领域之一。而疫情期间人员流动和出行受到一定限制,导致餐馆、酒店、商场、影院、景区等消费场所缩短营业时间甚至停业。虽然部分生活性服务业务已转移到线上,但能够从多大程度上弥补对行业造成的实际损失仍有待统计。
此外,受疫情影响,部分招聘求职活动暂时性推迟。而值得注意的是,2020年高校毕业生数量将创历史新高,达到874万。每年春季本是高校毕业生求职、面试的高峰期,但在全国高校推迟开学、部分企业缩减就业岗位等影响下,2020年上半年就业形势将更加严峻。
疫情对就业总体影响的程度取决于疫情持续的时间,就目前而言,疫情防控工作高效顺利推进,全国除湖北以外地区新增确诊病例16连降,且连续3天降至两位数,疫情形势已经出现积极变化。在各方努力下,目前复工复产已取得积极进展,广东、江苏、上海等一些经济大省(市)规模以上的工业企业复工率超过50%,96家央企主要生产型子企业的开工率更是超过80%。随着疫情逐渐平息,可以预见各项经济活动将迅速恢复,前期累计的消费和投资也将得以释放,劳动力市场的需求必将进一步扩张。
总体而言,疫情对于就业的负面冲击将是暂时的,影响也是短期的。一是因为党和政府对就业问题高度重视,全力以赴确保就业大局稳定。就业乃民生之本,中央始终把就业工作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位置,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越是发生疫情,越要注意做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特别是要高度关注就业问题,防止出现大规模裁员。近日举行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也对此作出具体部署,要求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突出抓好稳就业这一“六稳”的首要任务。即便在特殊时期,也要让亿万老百姓端稳“饭碗”。
一系列“稳就业”措施正在密集、迅速出台,例如,为减轻疫情对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的影响,阶段性减免企业养老、失业、工伤保险单位缴费;加强重点群体帮扶,解决好高校毕业生、农民工、退役军人等就业问题,优化就业创业服务,加大线上招聘力度;将受疫情影响的就业困难人员纳入就业援助范围,保障失业保险待遇按时足额发放……据相关部门介绍,这次出台阶段性减费政策仅养老金就减收约4714亿元,而与此同时,将通过加大养老调剂、增加财政补助等方式,确保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实”字当头的一系列稳就业政策措施,将有利于企业及个人渡过难关。
二是因为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就业局势总体稳定的基本面也没有改变。就业好不好,关键看经济。近年来中国经济总量持续增加,对就业的拉动作用日益增强。2019年城镇新增就业1352万人,连续7年保持在1300万人以上,中国经济的坚强韧性中传递出转危为机的底气和信心。虽然疫情期间遭受了一定冲击,但基于雄厚的物质技术基础和巨大的市场潜力,中国经济不会偏离高质量发展的轨道,坚定前行的步伐更不会因此停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