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中心

Beijing e-Town International HR

沪江浙用工荒:85后农民工拒绝4000元月薪

2010-02-24 新华网

去年金融危机让不少外来务工人员找不到工作提前返乡,然而虎年之初,随着经济形势的好转,江浙沪等长三角众多企业却面临招工难的问题。


记者昨天从上海相关部门了解到,目前上海也出现了用工短缺的情况。面对当下的用工荒,浙江省劳动和社会保障研究院院长陈诗达昨日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浙江用工荒的根本原因是产业没能很好地开展转型升级,其用工荒现象还将持续几年。昆山市委宣传部新闻发言人李金海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介绍,随着经济形势回暖,昆山也出现用工短缺问题。为此昆山市组织有关部门分赴西北、中部多个省、市、自治区招工。即便如此,部分企业仍要面对工人“春荒”。尤其是劳动密集型企业,在最需要人手的流水线上更显捉襟见肘。


来沪务工者增速回落


记者从上海市多个来沪人员就业服务中心了解到,新年以来,企业用工需求明显增长,仅闵行来沪人员就业服务中心,就有80多家企业发布了1400多个招聘岗位信息,但前来求职的人数却呈现供不应求的局面。尽管不少企业提高了工资待遇,仍无法满足招聘需求,有企业开出百余人的用工清单,但一天只能招到十余人。


上海市农民工联席会议办公室主任赵建德表示,上海用工短缺势头去年四季度就已出现,但就目前来看尚在正常范围,严格意义上还不能称之为“用工荒”。目前出现用工短缺,主要是因为去年企业在经济危机中订单减少,导致工厂减员。而去年四季度经济形势回暖,企业订单多了起来,可一时难以找到这么多工人,以致生产受到影响。特别是一些劳动密集型企业,流水线甚至开不了工。


据上海市劳动部门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是否会出现“用工荒”,还要看元宵节之后的情况而定,毕竟不少农民工选择在节后才外出就业。


值得注意的是,“这几年来沪务工人员的数量一直在增长,但增速有所回落。”该负责人告诉早报记者。根据上海市统计局公布的数字显示,2000年,上海外来人口总量为387万人,到2006年这一数字已经增长到627.01万人,但2007年和2008年的数字分别为660.30万人和642.27万人,与2006年水平接近。


江苏三类农民工最紧俏


在用工大省江苏,这次的用工荒缺口大大超过往年。


服务员、裁缝工、操作工这三类农民工如今是江苏目前最紧俏的农民工。另外,保安、数控车床的熟练工、有经验的电焊工、钳工也普遍稀缺。


对此,南京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就业服务管理中心副主任孙斌认为,经济形势好转是最主要的原因。在全国率先走出金融危机影响的江苏省,最近服装纺织业、电子行业外贸订单大量增多,导致企业用工需求明显增加;同时,去年因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没有招工的企业,今年也加大了招工量。


苏州工业园区人力资源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亢越对媒体称:“目前的企业用工荒的出现与2008年底形势严峻时的裁员有关。原有的劳务输出地,近年来因经济发展就业机会增多,不少前年底流失的工人已在当地就业,不愿再返回。”


提早动手是江苏一些地方应对“用工荒”的举措。南京六合区就业服务管理中心节前早早就组织了一批企业,到安徽、山东等地招工,预定了五六百名农民工,委托当地培训机构进行技能培训;同时,从2月1日起,江苏率先在全国上调最低工资标准,各类地区涨幅均超过12%。


浙用工需求料增逾10%


在杭州最大的外来务工者职介市场——杭州市第一人力资源市场转了几天后,来自河南的老魏发现普工工资大多为1500元/月,并不比去年上涨多少。现在,他在老家也能找到与此待遇相当的工作,鉴于杭州高昂的生活成本,他开始犹豫是否该回老家工作了。据早报记者了解,此类现象在浙江多地并不鲜见。


19日,宁波市人力资源市场开门首日,宁波奥克斯空调有限公司将2辆大巴开至现场,抢招1500名工人。当地1名记者为了体验用工荒,乔装成外来务工者,结果在20分钟内找到了6份工作。杭州第一人力资源市场开门4天来,31888个工作岗位只等到了1825名应征者,由此形成的巨大的岗位用工比远超去年同期的18600个岗位和2407名应征者。同样,绍兴、台州、温州等浙江经济重镇也形成了巨大的岗位用工比,绍兴市就业管理局一位负责人表示,农民工数量从未如此稀少过。


为了抢到农民工,企业使尽招数,上涨工资、降低招工要求,重奖带新员工来企业工作的老员工。另外,义乌不少企业还到劳动力市场打出了“没有技术不要紧,进厂再学没关系”的广告,宁波一家制衣厂还从安徽阜阳包列车把员工从老家接回。


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预计,基于金融危机退却,经济复苏,企业增产,浙江今年农民工的需求量将比去年增加10%~20%。去年全省进场(主要针对农民工就业的公共职业介绍机构)农民工求职登记491万人次,介绍成功245万人次。


业内人士认为,目前判断浙江用工荒程度还为时尚早。按照惯例,农民工返浙高潮出现在正月十五之后,2、3、4月都将是农民工就业的高峰期,至少到4月底才能判断浙江今年缺少农民工的数量和用工荒程度。


“85后”拒绝4000元月薪


据了解,挡车工、车位工、缝纫工、印染工、抛光工、钳工、装配工、焊工、电工等是浙江目前最缺的工种,也是招工量最大的工种,也正好分属浙江的支柱性产业。


陈诗达表示,从全国而言,农民工供应总量充裕,“人口红利”近几年还不会消失。但受舆论影响,一些企业担忧用工荒而被提前开工、提前招工,形成了目前的用工短缺;受金融危机影响,去年一些企业裁员、减薪,挫伤了农民工积极性,减少了农民工的入浙数量;国家连续几年出台惠农政策,以及沿海一些产业带向中西部的转移,消化了一部分当地外出农民工:“工资相差不多,生活成本却天差地别,农民工又何必非要远离乡土,到沿海来打工呢?”


另外,大量“85后、90后”农民工的涌现,也增加了企业招工难度。据杭州市就业管理服务局人力资源市场管理一处处长向明华介绍,相比上一代农民工,“85后、90后”学历较高,很多都是高中毕业;物质要求也高,生活标准会向城市居民看齐;不会吃苦,此前没干过农活,大多由父母供养。近日,杭州一家企业招收抛光工,曾向一名“85后”开出4000元月薪,被对方以该工作不利于健康,是在“拿身体换钱”为由拒绝。


基于以上种种,农民工更多地开始以脚投票,跟招工单位博弈,要求提高待遇。


破解之路唯有产业转型


自二战后,世界上曾出现过几拨大的产业转移。比如制造业,最先就从欧美转移到了日、韩,之后到了新加坡、中国台湾等地,最后又到了中国南部和东部沿海地区。


“在最近一两年,出现了沿海地区的制造产业向中西部转移的迹象。”陈诗达表示,这跟国际上的产业转移属一脉相承,为经济发展的必然,浙江要破解近年来愈演愈烈的用工荒,出路唯有将产业转型升级,表现主要为将产业转移到原材料和劳动力资源丰富的中西部去,将生产方式技术升级,减轻劳动强度,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加企业单位时间内的经济效益。但产业转型虽然喊了多年,浙江目前还只处于初级阶段,只有经过几年努力,发展到了中级阶段,比如第三产业在GDP中占据了60%以上的份额,才能摆脱笼罩浙江多年的用工荒阴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