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中心

Beijing e-Town International HR

多措并举保居民就业 稳定就业大局

2020-05-14 人民网

4月29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再次强调要“扎实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要着力做好保居民就业、保基本民生工作,帮助群众解决就业、社保、医保、就学等方面的实际困难,落实好特殊困难群体兜底保障政策”。“保居民就业”被摆在突出位置上,显示了党中央稳住经济基本盘,保居民就业、保基本民生的坚定决心。


各地积极强化稳就业举措


新冠肺炎疫情冲击经济民生,就业形势面临严峻挑战。就业事关基本民生、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大局,如何稳住就业这个“最大民生”,成为各地政府工作重要任务。对此,各地全面强化稳就业举措,打出促进就业“组合拳”,推动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


一是出台相关政策,确保就业大局稳定。比如4月26日,宁夏出台《关于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影响进一步做好稳定就业工作的实施意见》,从支持企业稳定岗位、积极增加就业岗位、稳步加快技能提升、稳住重点群体就业、完善就业托底保障、压实就业工作责任等方面出台一系列稳定就业政策措施。4月28日,湖南印发《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影响进一步做好稳就业工作十六条措施》,从全力推动安全有序复工返岗、支持企业稳定岗位、开发更多就业岗位、促进劳动者多渠道就业创业、完善职业培训和就业服务、压实就业工作责任六个方面,采取16条措施稳就业。4月30日,黑龙江印发《关于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稳就业工作若干措施的通知》,从着力有序推动复工复产、加大减负稳岗力度、加强对企业金融支持、提升投资和产业项目带动就业能力等八方面,采取25条措施稳就业。


二是多举措稳企稳岗、开发新岗。稳企稳岗方面,浙江安吉成立“共享用工”模式,通过实时监控分析数据和有针对性的走访摸清企业劳动力存量、用工缺口,重点掌握规上企业用工余缺详细资料,并采取对应的共享政策,保障大中小企业用工调剂需求。截至4月底,共收集到10余家用工企业“共享员工”需求岗位4211个。北京、黑龙江、广西等省市推出对不裁员或少裁员的企业返还失业保险费的措施,切实降低企业成本负担。开发新岗方面,四川各地增设城乡社区消毒保洁、疫情监测、防疫宣传、社会工作等临时性公益岗位,安置因疫情无法返岗的农民工,目前全省已安置近4万人。


三是重点保障大学毕业生、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就业。比如,针对高校毕业生,重庆市对接供需两端,联手企业提供有针对性的公共就业服务。上海市教委宣布,面向高校毕业生增加中小学教师招聘计划。广东省开发1000个基层公共就业创业服务岗位,吸纳毕业2年内的高校毕业生就业,参照当地同条件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工资水平给予补贴,最长补贴2年。


农民工就业方面,辽宁省葫芦岛市首次与市场专业公司合作,收集了南京4家大型企业2790人次招工信息,组织农民工报名。江苏省要求各地广泛搜集本地用工信息,重点关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农业企业和社会化服务组织的岗位需求,将本地企业用工需求与登记求职农民工信息进行精准匹配,跟踪指导符合条件人员求职应聘。截至3月23日,全省累计向返乡农民工提供本地就业岗位122.43万个。


舆论场就业热点话题


4月17日,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司长、新闻发言人毛盛勇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表示,3月,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9%,比2月下降0.3个百分点,就业形势总体平稳,但下阶段就业压力仍然比较大。虽然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9%,但就业事关公众切身利益,在疫情背景下,舆论对就业领域相关话题高度关注,涉及“稳就业”“缩招”等话题持续引发关注。


一是农民工就业话题。我国有2.9亿农民工群体。保障农民工就业,关乎社会稳定与如期实现脱贫攻坚目标。不少专家表示,我国农民工主要分布在制造业、建筑业、住宿餐饮、批发零售、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这些均是受疫情影响较大行业。因此,疫情影响下,农民工收入、就业的冲击可能大于其他群体。


中国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执行研究员张盈华表示,当前一些失业农民工在获取失业援助方面面临困境。其原因有二,一是没有参保,二是即使参保了,失业保险要求参保一年以上才能有领取资格,不少人很难达到领取资格。


二是企业稳就业话题。当前,受疫情影响,一些企业稳就业压力较大。招聘网站“智联招聘”发布的报告显示,一季度招聘职位数同比下降27.8%,招聘人数同比下降26.8%。此外,三分之一的企业人力资源受访者表示将有裁员动作,28.21%表示员工离职后不再补招,另有38.46%表示不会裁员,并会填补离职员工所带来的空缺。


个别企业传出裁员、缩招消息,引发舆论关注。比如近日网络流传海信集团“定额裁员1万人”消息。4月12日,海信集团通过官方微博发布《海信集团关于优胜劣汰、提效求生的说明》,表示网络已有的关于海信定量裁员信息中的数据并不属实。但该说明也表示,受疫情影响,海信集团采取了“高管带头降薪、通过末位淘汰加速员工队伍优胜劣汰”等措施。


三是外贸行业就业话题。受疫情在全球蔓延影响,一些外贸相关企业因接不到海外订单,或者是原本的订单被临时取消,出现停工放假等现象,引发舆论关注。中国国际金融股份有限公司官方微信“中金点睛”4月28日发布的百家企业调研报告显示,将近60%的调研企业表示目前的员工数量相比2019年底有所减少,其中14%的企业已缩减一成以上员工。部分短期受疫情冲击大、但需求有望回升的企业(如交通运输)的就业前景可能会逐步改善,但出口占比大的企业将继续缩减人员规模。


保居民就业与救济失业


在就业形势总体平稳但下阶段就业压力仍然比较大的背景下,如何保居民就业、救助失业,成为舆论热议话题。


首先,建议重点拉动劳动密集型产业。多名相关专家看重劳动密集型产业对保居民就业的作用。在保居民就业的形势下,如何平衡基建与劳动密集型产业的补助和刺激,考验地方政府的执政智慧。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研究所联席所长、中国宏观经济论坛联席主席、中诚信集团董事长毛振华表示,要特别注重对复工的劳动密集型企业精准帮助。相对于做一个大基建工程,帮扶劳动密集型企业效率高很多。基建工程可能未来很多年后才发挥效应。野村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陆挺认为,此时对新基建、数据中心进行财政补贴,拉动的就业可能比较有限。但如果政策拉动劳动密集型的产业,会产生明显效果。


其次,抓好政策文件的落地。当前,从中央到地方出台了一系列保障就业的政策文件,惠及企业、个人、创业者等稳就业的积极力量。但如何抓好落实,避免层层缩水导致政策效果打折扣,值得关注。


人民网“地方领导留言板”2月8日至4月29日共收到留言4.5万余条,涉中小企业、个体工商户的占37.9%。其中,政策落实、资金短缺、复工审批、税收减免、房租成本等问题成为中小企业主、个体工商户关注的重点。


近日,南昌市西湖区十余户租户向媒体反映,他们响应国家和江西省政府政策号召,向南昌市属国有企业提交了减免租金的书面申请,但遭遇到租金减免政策打折扣执行的情况,而且为了催缴房租,该国有企业下属物业公司直接把正在营业商户的大门给锁上了。对此,当地表示将召集国企负责人要求尽快落实。可见,如何确保相关政策文件落实到位,是下一阶段关注重点。


最后,重点救助失业群体。舆论普遍认为,在疫情影响下,地方政府在充分利用现有社保体系为失业者纾困的同时,可以考虑动用财政资金救助现有社保体系覆盖不到的失业和隐形失业人口。可对低收入群体采取更大强度的精准扶持政策,比如政府给企业发放临时工资补贴,以稳定就业岗位。


此外,当前失业保险制度决定了必须是参加失业保险的人才能享受到失业保险待遇,但在疫情冲击下,失业保险很难扩大到那些高风险的人群。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李珍认为,在疫情冲击下,迫切需要通过改革来盘活失业保险基金,提升资金的使用效率。建议将失业保险并入社会救助制度中,给予因失业而陷入贫困的家庭生活救助,从而将这部分游离于失业保险制度之外的高风险群体纳入到社会保障中来。